前言
《高陽臺,西湖春感》是張炎的代表作之一,寫于宋亡以后。張炎早期也寫過一首關于西湖的名作《南浦·春水》,這兩首可以對比來看。
理解這兩首詞的話,還需要了解張炎的身世遭遇。
一、張炎其人
南宋四大家之一: 張炎(1248-約1320),字叔夏,號玉田,又號樂笑翁。臨安(今浙江杭州)人,祖籍秦州成紀(今甘肅天水)。
張炎是世家子弟,六世祖是與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并稱南宋“中興四將”的張俊。不過張俊張俊貪婪好財,還促成岳飛冤獄。結果被鑄像跪在了岳廟里。
張炎曾祖父是詞人張镃(字功甫),就是和姜夔一起吟詠蟋蟀的那個富家子弟,張俊和岳飛的后代都棄武從文,幾代人皆能詞善音律。
1276年,臨安陷落,張炎的爺爺張濡被元兵所殺,父親張樞亦同時遇害,家產籍沒,連自己地妻妾都被元人擄走。時張炎年二十九,家道從此中落。
前半生錦衣玉食的張炎貧困交加,大約十年后,張炎曾經北上為元朝寫經。南歸后,張炎漫游吳、越之間,晚年的張炎歸隱杭州,落拓而終。
張炎著有《山中白云詞》,存詞302首。陸輔之著《詞旨》評價張炎詞有四個特點:
周**之典麗,姜白石之騷雅, 史梅溪之句法,吳夢窗之字面,取四家之所長,去四家之所短。
二、兩首西湖詞,早晚期作品的思想境界變化
《南浦·春水》被認為是張炎早期的代表作品:
波暖綠粼粼,燕飛來,好是蘇堤才曉。魚沒浪痕圓,流紅去,翻笑東風難掃?;臉驍嗥?,柳陰撐出扁舟小?;厥壮靥燎嘤?,絕似夢中芳草。和云流出空山,甚年年凈洗,花香不了?新綠乍生時,孤村路,猶憶那回曾到。余情渺渺,茂林觴詠如今悄。前度劉郎歸去后,溪上碧桃多少。
這首詞為張炎贏得了張春水的雅號。俞陛云《唐五 代兩宋詞選釋》云:“論其格局,先寫景,后言情,意亦猶人。審其全篇過人處,能 運思于環中,而傳神于象外也?!?/p>
這首詞是傳統的寫景抒情詞,有王羲之蘭亭會的典故,也有劉阮劉、阮入天臺山遇仙女的典故。
宋亡以后,張炎重游西湖,寫了這首《高陽臺·西湖春感》:
接葉巢鶯,平波卷絮,斷橋斜日歸船。能幾番游? 看花又是明年。 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更凄然,萬綠西泠,一抹荒 煙。當年燕子知何處?但苔深韋曲,草暗斜川。見說新愁,如今也到 鷗邊。無心再續笙歌夢,掩重門、淺醉閑眠。莫開簾,怕見飛花,怕聽啼鵑。
這首詞就如同姜夔的《揚州慢·淮左名都》了,通過戰后西湖的衰敗,反映出自己國破家亡的痛苦。
《菩薩蠻》 詞云“拍手笑沙鷗,一身都是愁”,張炎淡淡地化用為:見說新愁,如今也到鷗邊。
王夫之《姜齋詩話》中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三、《樂府補題》之《水龍吟 白蓮》
上面這首詞據說寫于1276年,這一年臨安陷落,三宮北上。同年,宋朝皇陵被盜掘,尸骨散落于草莽之中。張炎家的祖墳遭到了同樣的命運。
文天祥、陸秀夫等人繼續在南方抗元,1279年崖山一戰后全軍覆沒。南宋徹底失去了復國的希望。
張炎和唐鈺、周密、王沂孫等人結社填詞,用詠物詞的方式抒發對于故國的哀思。后人將他們的37首詞結集為《樂府補題》,張炎是其中14個詞人之一。他的詞作為《水龍吟 白蓮》:
仙人掌上芙蓉,娟娟猶濕金盤露。淡妝照水,纖裳玉立,無言似舞。幾度消凝,滿湖煙月,一汀鷗鷺。記小舟清夜,波明香遠,渾不見、花開處。應是浣紗人妒,褪紅衣,被誰輕誤。閑情淡雅,冶容清潤,憑嬌待語。隔浦相逢,偶然傾蓋,似傳心素。怕湘皋佩解,綠云十里,卷西風去。
這首詞和前面介紹過的周密、唐鈺等人的詞沒有太大區別,都是借物寓意。很多詞評家認為,白蓮代表了被迫北上的謝太后、王昭儀等后宮女子。
四、北行元大都
十年以后,大于1290年冬天,四十三歲的張炎被征北上寫經,這一段經歷對于張炎的詞風有了巨大影響。
其詞意象雄渾風格豪壯,多了以前不曾見到的北國風光,而故國之思和身世之感在詞中得到增強。這期間創作了不少優秀作品。
1、壺中天/念奴嬌 夜渡古黃河,與沈堯道、曾子敬同賦
揚舲萬里,笑當年底事,中分南北。須信平生無夢到,卻向而今游歷。老柳官河,斜陽古道,風定波猶直。野人驚問,泛槎何處狂客。
迎面落葉蕭蕭,水流沙共遠,都無行跡。衰草凄迷秋更綠,惟有閑鷗獨立。浪挾天浮,山邀云去,銀浦橫空碧??巯细钄?,海蟾飛上孤白。
沈堯道,名欽,汴人。曾子敬,號心傳,華亭人,后入仕于元,任湖州安吉縣丞。二人與張炎同時被征北上寫經。三人在黃河邊一起填詞,張炎地這首詞被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贊曰:
此為集中杰作,豪氣四溢,可與放翁、稼軒爭席。
2、《凄涼犯 北游道中寄懷》
蕭疏野柳嘶寒馬,蘆花深、還見游獵。山勢北來,甚時曾到,醉魂飛越。酸風自咽。擁吟鼻、征衣暗裂。正凄迷,天涯羈旅,不似灞橋雪。誰念而今老,懶賦長楊,倦懷休說??諔z斷梗夢依依,歲華輕別。待擊歌壺,怕如意、和冰凍折。且行行,平沙萬里盡是月。
這首詞寫北行途中的艱難,自幼生長于江南的富家子弟張炎,如今北上寒苦之地,說是寫經,其實有可能是為了謀得一官半職。
元朝征南方具有才藝有一定影響力的文人寫經,據說有三次,第一次被征召的人還有點不太情愿,畢竟有變節的嫌疑。后來兩次就容易多了,因為寫經不但管吃管住發工資,還有機會做官升值,變成了行賄才有機會參與。
五、紅葉與青樓
張炎北上除了寫經有機會謀官外,另一個目的就是尋找他被籍沒的妻子,可惜這兩個愿望都落空了。
1、兩首紅葉詞
《綺羅香 紅葉》
萬里飛霜,千林落木,寒艷不招春妒。楓冷吳江,獨客又吟愁句。正船艤、流水孤村,似花繞、斜陽歸路。甚荒溝、一片凄涼,載情不去載愁去。長安誰問倦旅。羞見衰顏借酒,飄零如許。謾倚新妝,不入洛陽花譜。為回風、起舞尊前,盡化作、斷霞千縷。記陰陰、綠遍江南,夜窗聽暗雨。
不入洛陽花譜的紅葉,也恰似“長安誰問倦旅“的自己,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沒有人注意,也沒有人憐惜。結尾處,詞人表達了思念江南故鄉的愁苦。
張炎詞中的紅葉還有另一種含義,在另一首《綺羅香 席間代人賦情》中,張炎寫道:
候館深燈,遼天斷羽,近日音書疑絕。轉眼傷心,慵看剩歌殘闋。才忘了、還著思量,待去也、怎禁離別。恨只恨、桃葉空江,殷勤不似謝紅葉。良宵誰念哽咽。對熏爐象尺、閑伴凄切。獨立西風,猶憶舊家時節。隨款步、花密藏春,聽私語、柳疏嫌月。今休問,燕約鶯期,夢游空趁蝶。
這首詞中的紅葉,很明顯,是懷念他被元人擄走的妻子。
2、《國香 鶯柳煙堤》
序:沈梅嬌,杭妓也,忽于京都見之。把酒相勞苦,猶能歌周**意難忘、臺城路二曲,因囑余記其事。詞成,以羅帕書之
鶯柳煙堤。記未吟青子,曾比紅兒。嫻嬌弄春微透,鬟翠雙垂。不道留仙不住,便無夢、吹到南枝。相看兩流落,掩面凝羞,怕說當時。凄涼歌楚調,裊馀音不放,一朵云飛。丁香枝上,幾度款語深期。拜了花梢淡月,最難忘、弄影牽衣。無端動人處,過了黃昏,猶道休歸。
這首詞的序言里可以看出,這首詞寫的是一個青樓女子。張炎為了尋找妻子,寫經之余,青樓妓院也曾經去過不少次。
詞中寫道:相看兩流落,掩面凝羞,怕說當時。元人攻陷臨安以后,從臨安征發了二萬多歌妓、樂戶入大都。這個沈梅嬌就是來自杭州的歌妓。不知道張炎的妻子是不是也有同樣的命運。
3、《臺城路/齊天樂》
序:庚寅秋九月,之北,遇汪菊坡,一見若驚,相對如夢?;貞浥f游,已十八年矣。因賦此詞。
十年前事翻疑夢,重逢可憐俱老。水國春空,山城歲晚,無語相看一笑。荷衣換了。任京洛塵沙,冷凝風帽。見說吟情,近來不到謝池草。歡游曾步翠窈。亂紅迷紫曲,芳意今少。舞扇招香,歌橈喚玉,猶憶錢塘蘇小。無端暗惱。又幾度留連,燕昏鶯曉?;厥讑y樓,甚時重去好。
在這首詞中,張炎回憶了當年北上時,與汪菊坡一起歡游的日子。詞中有句:曾步翠窈。亂紅迷紫曲, 舞扇招香,歌橈喚玉??磥懋斈甑那鄻歉栉柚?,張炎沒有少去。
六、終老江南
1、《八聲甘州》
序:辛卯歲,沈堯道同馀北歸,各處杭越。逾歲,堯道來問寂寞,語笑數日,又復別去。賦此曲,并寄趙學舟別來堯道作秋江、趙學舟作曾心傳
記玉關、踏雪事清游。寒氣脆貂裘。傍枯林古道,長河飲馬,此意悠悠。短夢依然江表,老淚灑西州。一字無題處,落葉都愁。載取白云歸去,問誰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蘆花贈遠,零落一身秋。向尋常野橋流水,待招來、不是舊沙鷗??諔迅?,有斜陽處,卻怕登樓。
半年以后,張炎和沈堯道一同南歸,一起北上的曾子敬沒有一起回來,估計是被留下仕元了吧。
這首詞是張炎對于北上寫經的一段回顧和總結??磥碜龉俨怀?,尋妻未得。
2、《渡江云·山陰久客一再逢春回憶西杭渺然愁思》
山空天入海,倚樓望極,風急暮潮初。一簾鳩外雨,幾處閑田,隔水動春鋤。新煙禁柳,想如今、綠到西湖。猶記得、當年深隱,門掩兩三株。愁余?;闹薰配?,斷梗疏萍,更漂流何處??兆杂X、圍羞帶減,影怯燈孤。常疑即見桃花面,甚近來、翻笑無書。書縱遠,如何夢也都無。
張炎自辛卯(1291)南歸,多居于山陰(紹興),所以題目中自稱“山陰久客”。又云“一再逢春”,說明此詞當為南歸后二年以后所作。
3《聲聲慢 別四明諸友歸杭》
山風古道,海國輕車,相逢只在東瀛。淡薄秋光,恰似此日游情。休嗟鬢絲斷雪,喜閑身、重渡西泠。又溯遠,趁回潮拍岸,斷浦揚舲。莫向長亭折柳,正紛紛落葉,同是飄零。舊隱新招。知住第幾層云。疏籬尚存晉菊,想依然、認得淵明。待去也,最愁人,猶戀故人。
這首詞記錄了張炎曾經生活在浙江四明山附近的鄞縣,后因生活所迫,被迫離鄞返杭州。
古代的讀書人,大多數有兩條路,要么為官,要么隱居。隱居的人如陶淵明、如劉辰翁,如蔣捷,他們有機會做官而不去做。也有的人,想去做官,朝廷卻看不上。
張炎北上寫經一事,很難說他是謀官不成鎩羽而歸,還是真心想做陶淵明。
結束語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張炎在國破以后,父親和祖父被殺,妻子被籍沒,人間痛苦莫過于此。
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張炎致力于詞,成為宋元之際的一流詞人,有張春水、張孤雁等雅號。 他的《詞源》更是詞學史上一部重要的理論專著。
結束時,依照慣例填詞一首為今天的作業,《高陽臺·西湖春感》:
春曉藍橋,鶯啼柳浪,熏風微泛菱船。疊巘重湖,亂花芳草年年。車如流水游人醉,向西泠、碧染孤山。問堤邊,幾度潮升,幾度桑田。 欲尋蘇白經行處,憶裁冰詞筆,落紙云煙。夢里笙歌,可憐趙氏偏安。岳王殿外英雄氣,隔重門、猶自沖天。倚闌干,燕子歸來,依舊流連。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