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石窟在哪個???發現世界文化遺產的華夏地標在中國的哪個省份?
龍門石窟是中國佛教壁畫藝術的重要代表之一,它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西北部的龍門山上,是一處千年古剎。龍門山,又名芒山、白芒山,它毗鄰黃河,位于洛陽盆地北緣,地理坐標為東經111°34′—111°40′,北緯34°38′—34°44′。地形地貌為山崗丘陵,多巖石棱柱、堆積石、巖露峭壁,總面積達600余萬平方米。
龍門石窟位于龍門山中部由幾十個大大小小的窟龕組成。其規模宏大、藝術價值極高,是唐代石窟藝術的代表。龍門山因此被譽為“東方雕刻藝術博物館”,也成為了中國大陸著名的旅游景點之一。
龍門石窟的開鑿歷時約400年,從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公元495年)開始,到唐朝開成年間(公元841年)才停止。它共有234個洞窟,和與之配套的壁龕、圓龕、房屋等,現存洞窟數量為110個。洞窟內共有1萬余尊造像,4.4萬余平方米的壁畫,2000余方文學作品和殘卷。其中,11號洞即大佛洞是整個龍門石窟最具代表性的一洞,內有長達17.14米的佛像,是中國現存最大的石佛像之一。
龍門石窟在中國乃至世界的藝術史上都有著重要的地位。不僅是佛教文化的象征,更是中華文明的瑰寶。龍門石窟雖歷經滄桑,但是,在千百年的風雨侵襲下,它依然屹立在龍門山麓之上,熠熠生輝。如果你對中國古代藝術文化有所研究或者對中國歷史感興趣,龍門石窟是一個絕佳的旅游勝地,可以讓你探究到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了解到中國佛教造像藝術的發展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