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廷和是明朝中期大臣,他一生歷經四朝,資歷深厚。明武宗駕崩后,楊廷和和張太后決定立朱厚熜繼位,也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嘉靖帝。但此后嘉靖和楊廷和之間的關系卻越來越緊張,因為“大禮議”事件楊廷和決定辭職回鄉,結果還是遭到嘉靖帝的報復,將他定罪貶為庶人,次年病逝于新都。楊廷和只是臣,他自然沒辦法和身為皇帝的嘉靖一直斗下去,他被迫離開,卻依然沒能有個好下場。

1、即位

正德十六年三月,31歲的明武宗死在豹房。臨終前他說道:“朕疾不可為矣。其以朕意達皇太后,天下事重,與閣臣審處之?!庇捎诿魑渥跊]有兒子,也沒有指定皇位繼承人,因此決定明朝下一任皇帝的事情就由內閣以及皇太后決定。當時的內閣首輔正是楊廷和,他以《皇明祖訓》中“兄終弟及”位依據,提出立興王世子朱厚熜。

楊廷和雖然是內閣首輔,但畢竟還是臣子,所以他將意見呈報給了張太后。張太后是明孝宗的皇后,還是明武宗的生母,地位顯赫,她支持了楊廷和的建議。于是,朝廷派出谷大用等人前往湖北安陸,迎接興王世子朱厚熜。一個多月后,朱厚熜來到了北京城,于1521年5月27日即皇帝位,即明世宗,也就是嘉靖帝。

2、大禮議

即位之初,嘉靖帝對楊廷和還是不錯的,“加左柱國”,“帝召對者三,慰勞備至”??墒请p方很快就發生了分歧,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大禮議”。楊廷和等人認為,嘉靖帝成為皇帝,是以小宗入繼大宗,所以應該以明孝宗為父,以親生父親為叔,以張太后為母,稱生母蔣氏為“皇叔母興國大妃”。

這自然引起嘉靖帝的反感,于是雙方爆發了一場激烈的爭論。隨著嘉靖帝在朝中的地位逐漸穩固,他在這場爭論中也逐漸占據上風。到了嘉靖三年,楊廷和被迫離職。四年后,嘉靖帝“定議禮諸臣罪”,楊廷和“自詭門生天子、定策國老,法當戮市,姑削職為民”。同時,楊廷和兒子楊慎也遭到流放。直到嘉靖帝死后,楊廷和才得到追謚。

3、皇伯母

雖然“大禮議”和張太后有些關系,但她沒有直接卷入這場爭論。不過,由于張太后得罪了一個人,導致她也遭到了嘉靖帝的冷遇。這個人就是嘉靖帝的生母蔣太后。蔣太后原本只是一介藩妃,可是由于兒子成為皇帝,并且取得“大禮議”的勝利,所以她被冠上皇太后的尊號。但是張太后在與蔣太后交往的過程中,仍以對待藩妃之禮,這讓嘉靖帝很生氣。

自此之后,嘉靖帝就降低了對張太后的禮遇。首先,他本人再也不向張太后請安,也不再為張太后慶祝生辰。然后,他提升生母的禮遇標準。最后,他還將張太后的兩個弟弟下獄,張太后的苦苦哀求,他拒而不見。1541年,晚景凄涼的張太后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終年71歲。嘉靖帝沒有主持喪禮,“朝夕等奠祭,令內侍官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