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兩宋時期,這是我國封建歷史上軍事力量最為薄弱的一段時期。秦朝的虎狼之師可以踏平中原土地,一統六國的漢朝的軍隊可以開疆拓土,沉重打擊匈奴。唐朝的軍隊可以將通過戰爭讓周圍的國家俯首稱臣。明朝的明朝的軍隊可以將北方少數民族以及日本倭寇打得潰不成軍。只有宋朝軍隊,奪不回燕云十六州,奪不回河西走廊,消滅不了占據云貴高原的大理國。

這主要和宋朝的體制有關系。北宋由于經歷了唐朝安史之亂,五代十國之后,開國皇帝趙匡胤深知武將的權力必須要受到節制,否則就可能對自己的統治地位造成威脅。畢竟,宋太祖趙匡胤就是通過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從北周大將成為了北宋的開國皇帝。

雖然消除了北宋武將叛亂的可能性,但是直接導致了北宋軍隊的戰斗力嚴重不足。號稱規模達到八十萬的禁軍,選拔標準竟然是以樣貌優先,軍事能力其次。加上沒有太多的展示,對于軍隊的壓制讓軍事訓練廢弛嚴重。這種政策最終讓北宋皇帝自己嘗到了苦果。二十萬禁軍打不過幾萬契丹殘兵,也成為了一個笑話,讓后人恥笑。

可是,在對比北宋初年的地圖和北宋末年的地圖之后筆者發現,北宋的疆域整體是在擴張的,尤其是在西北地區,甚至一度將西夏推向滅亡的邊緣。這是怎么做到的?

撐起北宋半邊天的西路軍

很多讀者都不知道北宋有一支軍隊叫做西路軍,但是要是提到楊家軍與楊家將,那必定是如雷貫耳。北宋西路軍和中央的軍隊并不一樣。北宋的國防軍尤其是拱衛京師的禁軍選拔標準以相貌俊秀為主,軍事才能為次。這點筆者個人認為可能是在交戰的時候,樣貌俊秀能夠讓軍隊整體看上去有區別于其他軍隊,更有一種帝王之師的感覺。

而西路軍的選拔方式非常的不同。西路軍主要分為府州折家軍,麟州楊家將以及青澗城種家軍。聽名字就可以知道,西路軍最大的特點是世代相承。家族世世代代從軍,積累的作戰經驗以及統帥軍隊的實力遠遠不是北宋中央的禁軍所能相比的。除此之外,駐扎的地區位于北宋和西夏交界的邊境,位于現在民風非常彪悍的陜西。連綿不斷的戰爭讓這支軍隊被打造成北宋實力最強勁的軍隊。最著名的事例就是北宋末年方臘起義,北宋的禁軍無法打過方臘的軍隊,只能依靠西路軍。

讓西路軍被朝廷重視的歷史事件,莫過于宋仁宗繼位的第二年,李元昊派出十萬大軍進攻北宋。兵分兩路以及突然襲擊讓北宋中央措手不及,急忙派出禁軍前去阻擋朝渭州發起進攻的西夏軍隊。但是,由于北宋禁軍對于軍事訓練的不重視,以及對武將的抑制,戰斗力羸弱的北宋禁軍根本沒有實力阻擋直搗關中地區的西夏軍隊。要不是北宋西路軍在原州知州景泰的率領的西路軍英勇作戰,徹底消滅了另一只部隊。否則,西夏鉗形攻勢進攻關中地區的美夢很可能就實現了。

北宋為了報復西夏,集結大量軍隊進攻西夏,軍隊被分為五路,分別進攻各自的軍事戰略目標。軍隊規模龐大,進攻的突然性也在戰爭初期收獲了大量的戰果,西夏大量的城池落到北宋的手中。但是,隨著戰爭的持續,北宋軍隊實力不濟的問題讓五路軍隊的進攻無法取得更多的進展。加上糟糕的后勤補給以及進入冬天之后,氣溫驟降。沒有冬季作戰準備的北宋軍隊遭到了嚴重的非戰斗減員。西夏軍隊作戰優勢盡顯。北宋軍隊不得不班師回朝。

正是由于這個時候進攻頻頻受阻,讓北宋想到了一個絕佳的方法,既能夠蠶食西夏的土地,又能夠避免自己軍隊的大量損失。堡壘戰術橫空出世。

堡壘戰術

堡壘戰術其實從字面意思就可以知道,這是一種通過修建大量的堡壘,成為一個個軍事據點。形成長鏈之后,達到可以將西夏軍隊阻隔在北宋土地之外的目的。

但是和近代的堡壘戰術不同的是,北宋的堡壘戰術和近代的馬奇諾防線的原理完全不同。近代的馬奇諾防線最主要是依靠大量的軍事堡壘,加上大量的武器裝備,從而達到防御敵軍進攻的目的。自己本身并沒有生產糧食的能力。但是北宋的堡壘戰術則完全不同。由于北宋的財政充足,于是下令給西北邊境的百姓,命令他們將自己的村落修筑成堡壘。在保證正常生產生活的同時,能夠作為一個強勁的軍事存在,能夠阻擋西夏軍隊的襲擾和進攻。

除此之外,在這個新建成的堡壘之中,會駐扎一小支宋軍。除此之外,村民還必須要定期操練,培養戰斗力。相當于現在閑時為農,戰時為兵的民兵或者生產建設兵團。那么作為回報,在這個村落中的村民可以免除大部分的賦稅,并且修建堡壘的資金由政府提供。另外,為了激發村民守衛土地的熱情,北宋決定可以讓村民拿著斬殺的敵軍首級換取賞賜。在金錢的**之下,北宋邊境地區的堡壘如同雨后春筍一般拔地而起。有力地阻擋了西夏的進攻。

隨著西北邊境安定,北宋決定開始步步蠶食西夏的土地——在西夏境內修堡壘。由于堡壘修筑速度非常的快,很快,一系列營寨的規模甚至到了城的地步。除了滿足自己村民的生產生活需要,甚至還建有軍需倉庫。每個堡壘駐扎小規模的騎兵部隊。這些堡壘除了防御,還有偵查和襲擾敵軍的作用。

一旦西夏軍隊經過這些堡壘,這支騎兵部隊就會出發伺機襲擾敵軍。倘若西夏軍隊進攻堡壘。堅固的防御工事以及充足的糧食補給能夠保證堡壘內部軍隊還有村民的安全。周邊的堡壘還會派出軍隊援助這個被圍困的堡壘。久而久之,西夏認識到了這個戰術的可怕和堡壘的堅固,卻又無可奈何。

對北宋來說,這簡直是北宋最擅長的事。只需要資助當地百姓,就能夠保住自己的土地,甚至侵入西夏的土地。宋哲宗曾說,西夏進攻我大宋,不過數十天,奪取一兩個堡壘罷了。而在這段時間內可以修建更多的堡壘。正是依靠著這個堡壘戰術步步蠶食西夏土地,一直持續到靖康之恥爆發。

無奈的戰術

北宋的堡壘戰術能夠克敵制勝,讓西夏軍隊咬牙切齒卻又無計可施,讓北宋成功占據和西夏戰爭當中的主動權長達九十多年。北宋西路軍能夠依靠這些堡壘,快速獲得補給還有支援,面對西夏軍隊的進攻又能夠獲得巨大的防御優勢。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西路軍曾經在西北邊境地區兵力分散,總體軍力以及補給不足的糟糕局面。到后期,西路軍的騎兵在西夏的土地上已經可以做到暢行無阻,根本不擔心西夏軍隊會來襲擾他們。

這種戰術其實貫徹的是中國自古以來最拿手的防御戰。高聳的城墻,充足的糧食,精良的裝備讓不大的堡壘只需要極少的人手就可以堅守非常長的時間。在古代攻城沒有其他的方式,無非是用云梯爬上城墻或者使用攻城錘直接撞開城門。但是西夏作為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并沒有精良的攻城戰術,也沒有大型的攻城設備。面對中原政權管轄的,防御工事嚴密的堡壘或者城池,自然是沒有任何機會。除非守軍失去援助,疾病饑餓讓城內的守軍失去了戰斗力。

本質上,堡壘戰術的目的是讓西夏騎兵的速度優勢消失,而將自己的步兵優勢發揮到了極致。這是堡壘戰術能夠一直持續下去,并且卓有成效的最主要原因。北宋朝廷意識到這個策略只需要消耗一些錢財,自然也就非常樂意。

但是這個戰術其實是北宋軍事實力不足的一塊遮羞布。北宋的中央軍隊實力嚴重不如少數民族政權的軍隊,尤其是在騎兵戰斗素質和軍事素養上,幾乎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使用堡壘戰術也是北宋無法收復失地這個尷尬事實的無奈之舉。

結語

堡壘戰術,作為中國是歷史上最獨特的戰術,能讓宋朝成功步步蠶食西夏的土地,而西夏卻又無可奈何。雖然修建這些堡壘,朝廷付出了大量的錢財,但是畢竟北宋是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國,經濟實力遠在西夏和契丹之上。

逐步消滅契丹,依靠的是長期的貿易順差,將契丹世世代代攢下來的財富通過貿易占為己有。利用中華文化,詩詞歌賦,讓契丹統治者沉迷于享樂,不思進取,最終北宋聯合金國成功滅掉了契丹。而對西夏,就是依靠堡壘戰術。加上北宋宋神宗時期設立的隴右都護府,對西夏形成半包圍之勢。

雖然說北宋的軍事實力一直被后人恥笑,二十萬禁軍打不過幾萬殘兵敗將。但是,想要消滅對手不能只依靠軍事力量,而是政治文化軍事的全方位較量。契丹,西夏,金國最后被滅亡也就是因為中華文化的強勁實力讓這些少數民族在潛移默化之中放棄了自己原本的文化,接受了中華文化。